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,有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,它文风优美、自成体例,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;它宗风浩荡、义理严明,开创了中国佛教的天台宗;它推陈出新,突破小乘的观念,提出了石破天惊的成佛法门;它,就是《法华经》。
1. 巧妙设喻,发人深省
佛陀是一位谆谆善诱的好老师,为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佛法,他想了各种方法,其中一种就是比喻。在《法华经》中有七个比喻,称为法华七喻。
1.1 火宅喻
有一位长者,在他的大宅子中,有很多子女在玩耍。这时宅子着火了,但是子女们却浑然不觉。长者非常着急,告诉他们真相,但无人相信。长者只好说,在外面有非常好玩的羊车、鹿车和牛车,他们这才纷纷跑出宅子。长者非常高兴,送给他们每人一辆大白牛车。
在这个故事中,火宅比喻三界,长者比喻佛陀,子女们比喻众生。羊车、鹿车和牛车分别代表声闻、缘觉和大乘,是帮助众生脱离火宅的法门。大白牛车是指佛乘,代表无论小乘大乘,最后都殊途同归,归于佛乘。
“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”,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火宅之中,那些怨恨、嫉妒、恐惧、无明象各种各样的火,焚烧着我们,令我们的内心焦灼不安。于是乎,白天焦虑,晚上失眠,以妄为常,以酒为浆。
佛法并不神秘,它只是让我们内心达到清净安稳,如此便可脱离火宅,不再备受煎熬。
1.2 穷子喻
有个富人的儿子走失了,流落街头,成了乞丐,一直到他五十岁的时候,才被他的父亲找到。但是他因为流落在外太久,自卑感很强,所以看到他父亲豪华的房屋都不敢接近。富人没有办法,只好找了一个仆人打扮成穷人的样子,去接近他的儿子,然后劝他儿子一起到自己的大房子里打工。经过一段时间后,富人告诉儿子真相,这才让其相信自己是出自富贵豪门。
这个比喻告诉我们,其实我们都是佛子,都具有佛性,只是因为生死流转太久,忘记了一切,也不敢相信自己本来就拥有一个无量无边的佛法宝藏。而佛陀就是那位富人,用大乘佛法,降伏世人的妄想执着,令本自具足的佛性重新显现。
1.3 药草喻
小草、中草、大草、小树、大树等虽然有高矮大小的不同,但是都能得到雨露的滋润。
这个比喻告诉我们,众生虽然根器不同,但是佛陀的教化如同雨露,能让他们明心见性,归一佛乘。而药草则比喻佛法如药,能治众生烦恼,解除身心的痛苦。
1.4 化城喻
有一群人要长途跋涉到一个地方去寻宝。因为路途太长,加上一路上都是不毛之地,无处休息,所以他们走了一半就坚持不下去了。这时候他们的导师想了一个办法,在半路中变化出一个繁华的城市,让他们可以在里面好好休息。养精蓄锐后,这群人又继续前进,最终获得了宝藏。
这个比喻中,宝藏比喻最终的大乘佛果,因为遥不可及,所以佛陀作为导师,给众生说声闻乘和缘觉乘,作为比较容易达到的的目标,增加大家的信心。而达到这二乘后,并非终极目标,需要继续努力,最后归于佛乘。
宋徽宗在读到《化城喻品》后,亲自画了一幅《天上化城图》。翰林图画院的张泽端为了拍马奉迎,也画了一幅图,献给宋徽宗,这就是著名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此图展示人间繁华,意喻徽宗治理的国家是太平盛世,可与天上之化城相媲美。这应该算是历史上最优雅的马屁了。
1.5 衣珠喻
有人到亲友家做客,酒醉后,亲友有要事需远行,遂将一颗无价宝珠缝在他衣服中,然后就匆匆离去。此人因酒醉毫不知情,离开朋友家后,辗转流离,生活艰苦,最后竟沦为乞丐。一次偶然碰到亲友,亲友大为讶异:”某年某月某日,我将一颗无价宝珠缝在你衣服中,只需将此珠变卖,可以衣食无忧。为何你竟没有发现呢?”
这个宝珠就是我们的真如佛性。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么一个无价之宝却不自知,在生死轮回中受各种流离之苦,实在是可惜。佛陀的教化可以破除我们的妄想执着,让这个衣中的宝珠重现光芒。茶陵郁禅师有诗云:
我有明珠一颗,
久被尘劳关锁;
今朝尘尽光生,
照破山河万朵。
1.6 髻珠喻
转轮圣王发髻中藏着一个明珠,是无价之宝。平时将士有战功,圣王只赏赐他们其它珍宝。直到最后将士们立下大功,才将髻中明珠赏赐给他们。
这里转轮圣王比喻佛陀,将士征战比喻和众生和自己的烦恼无明等心魔作斗争。众生根基未成熟时,佛陀以二乘佛法(其它珍宝)教化,唯待众生灭贪嗔痴,有大成就时,方说出密藏的《法华经》。
1.7 医子喻
有一位良医因事远行,等他回家后,发现家中的孩子误服毒药后心智昏乱。于是良医赶快为他们治疗,中毒浅的孩子,服药后很快痊愈,而中毒深的孩子,不相信父亲开的药,拒绝服用。良医没有办法,只要把药留下,前往他国。而后,他派人回家告知孩子们自己已客死异乡,孩子们听说后,知道自己以后再无依靠,不得已,只能把父亲留下的药当作最后的救命稻草,服用后慢慢康复,心智也恢复正常。良医听到这个消息,才回家和孩子们团聚。
这里良医比喻佛陀,佛是大医王,能治众生身心之病。
《法华经》是佛灭度前说的一部经,佛陀借最后这个比喻告诉我们,他灭度只是一个权巧方便,就像那位良医假称自己已死一样,目的是让众生能重视并修行他留下的佛法良药,最终开悟。此喻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佛陀对我们的殷切期望,读之不觉令人动容。
2. 此生最美丽的邂逅
《法华经》全名《妙法莲华经》,此书以莲花为名,既寓意其中的佛法象莲花一样洁白纯净,又暗示了修习佛法的信众象莲花一样清丽脱俗。难怪宗舜法师说,能看到《法华经》是此生最美丽的邂逅。即便是象我这样重温经典,内心也不由自主地得到了一次净化和升华。